《间隔排列》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27 11:15:48 浏览次数: 【字体:

《间隔排列》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徐菲菲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7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理解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悟一一对应的思想及其作用,并能用其解释间隔排列物体的规律,发展比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的奇妙,发展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能力,逐步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间隔排列的数学模型。
难点: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和概括规律,并进行合理地解释。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揭示概念

我们先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一起来瞧:

青菜、萝卜、青菜、萝卜、青菜萝卜,(轻声引导)

你能根据前面的物品,猜猜盒子里装了什么吗?

女生代表猜一猜,祝贺你,猜对了

很遗憾,男生猜错了。

男生们,你们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你为什么这么大的反应,你有什么想说的?

那弄错的意思是指/也就是说——这里的排列没有规律

上面这个排列有什么规律,怎么排的?

那你能帮老师把这个排列调整成(像青菜和萝卜)一个隔一个的排列吗?

男生:不公平,因为女生的第一组的排列是有规律的,青菜和萝卜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第二组的排列没有规律。

引导设计:你能把第二组也变成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的排列吗?

预设:三种方法:交换最后梨和苹果的位置;

         除了交换苹果和梨的位置,还有别的方法吗?        

预设:122122122,嗯这也是一种规律,和我们的萝卜青菜一样吗?

接:今天我们要研究和萝卜青菜一样的规律,你说的这种规律,以后我们再来研究。

 

出课题:像这样,两种物体(青菜和萝卜)|一个隔着一个排列下去,|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一间隔排列。边说边指(贴板书)

谁来说说 什么是间隔排列呀?

你回答的真完整,你的表述真清楚

                                                                                                                       

2、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表达,内化概念

出示主题图。

提问:在兔子乐园里,你还能找到其他的间隔排列吗?

夹子和手帕是一个隔着一个的的间隔排列。引导学生说完整

预设:树和手帕,嗯 是的 带过

是的,只要符合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就是间隔排列

评价语:你观察的真仔细,你听的真专注

会观察,会表达,你说得真好。

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强,找到了这么多组,他们都是——间隔排列

2.动手创造,体会不同的间隔排列

谈话:通过小朋友的仔细观察,我们找到了许多的间隔排列,你能自己创造一个间隔排列吗?

请听要求,拿出探究单,完成任务一

作品展示:投影展示,(一个两端相同,一个两端不同)4组

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同学创造的间隔排列,⚪🔺⚪🔺⚪,(让学生读一读)是间隔排列吗?

第二位创造的呢,是间隔排列吗?

仔细观察他们创造的间隔排列,你发现了什么?

相同点:两种物体

区别:两端相同,两端不同(多让学生说一说)

预设:总数不同,那这两个数量是相同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除了总数不同,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是的间隔排列还分两种不同的情况,出板书

讲解两端相同,两端不同:

我们来看这一组,一端是○,另一端是△,两端是——不同的。

       这一组,一端是○,另一端也是○,两端相同。

同学们都用两种相同的图片创造了间隔排列,看一下你自己创造的间隔排列,两端相同的请举手,两端不同的请举手。

收任务单。

 

3.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观察分类,感知规律

你们真善于思考,你们能根据每一组物体的排列,将他们分分类吗?

先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提问:你的分类标准是?

预设:按两端相同和两端不同进行分类。圈一圈两端

你可真是火眼金睛,观察的真仔细

根据两端是否相同,我们将它们分为了这样的两类。

(2)填表交流,发现规律

提问:那不同的间隔排列,两种物体的数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数一数:请大家在探究单上数一数每组两种物体的数量,完成任务二。开始

谁来汇报一下数的结果?

两端不同一人报一组两端相同全班齐说

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指名)

小结: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两端相同时,它们的数量相差1(出板书),并且排在两端的物体多1个,另一种物体少1个;两端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出板书)。

夹着的物体也就是另一种物体

你也是这么想的吗?

跟他有相同发现的小朋友给自己鼓个掌吧!

——出板书:数量差1,数量相等

           问:谁多1,谁少1

 

(3)深入思考,验证规律

引导:通过“数一数”我们发现了这样的规律,那为什么两端相同时,数量相差1,而两端不同时,数量却相等呢?有没有不用数的方法?——指黑板

同桌交流

预设:圈一圈 怎么圈?

分组,把谁和谁看成一组?

引导:把一个苹果和一个梨看成一组,这样一组一组地圈一圈,一个苹果对应一个梨(演示圈一圈,学生观察)。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多1个苹果?

指出:前面每一个苹果都有一个梨和它对应,而最后一个苹果后面没有梨了,所以多出来一个苹果。

延伸:那两端不同时是不是也可以用圈一圈来研究呢?一起圈一圈。

比较发现:青菜和萝卜正好一一对应,没有剩余,所以它们的数量相等。

圈一圈:请大家在在自己的任务单上用圈一圈的方法验证。

通过验证(圈一圈),你得到的结论是?

小结:通过圈一圈,我们验证了:当两端相同时,它们的数量相差1,并且排在两端的物体多1个;两端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4.借助图片,建构模型

像这样继续排列下去(师指),如果木桩有100个,篱笆有几个?(抢答/可齐答)你怎么想的?(单问) 

两端相同,数量差1

那篱笆有100个,木桩有多少个呢?为什么,因为木桩是两端物体,多1

如果兔子有100只,蘑菇呢?蘑菇有200个,兔子呢?(抢答)为什么?(指名)

大家刚刚都是如何判断的这么快的?

小结:直接看两端,两端不同,所以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两端相同,排在两端的物体多1个。根据这个规律,知道一种物体的个数,就可以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三、应用模型,拓展规律

1.引导思考,拓展认识

谈话:下面让我们用刚才验证的规律来帮一帮小兔吧!

(1)把一根木头锯3次,要锯成多少段?

两端都是什么呀? 师说因此段数比锯的次数多1

(2)一根木头锯成6段,能锯成几段?

你是怎么想的?

2.情境应用

小兔回家的路边,种了7棵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4米,小兔从第一棵树走到第7棵树经过了多少米?

这里面有没有间隔排列?树和间隙

那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你怎么想的?

 

3.排队游戏,拓展规律

游戏一:请4个男生上台排成一行。

提问:如果创造男女生间隔排列,需要几个女生?

学生交流。

小结:男女生间隔排列,男生4人,女生最少有3人,此时两端是?所以数量——差1,谁多谁少?有4人,此时两端是?两端不同,数量相等。 最多有5人。此时两端是?

拓展:如果现在我们要围成一圈做游戏,男女生还是间隔排列吗?说说你的想法。

探究:可以怎样解决?

预设:去掉一个女生或再加一个男生。

游戏二:请台上的学生围成一圈,观察此时男女生的人数。

小结:两种物体围成一圈,并且间隔排列时,它们的数量相等。

那么围成一圈,其实也就是两端——不同的情况(贴板书:围成一圈)

设疑:像这样围成一圈做游戏,男生有10人,女生有几人?(齐说)一共有30人,女生有几人?(齐说)

四、回顾反思,交流体会

回顾: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规律——间隔排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间隔排列吗?

预设:什么是间隔排列?间隔排列中蕴含什么规律?用什么方法发现规律的?等等。

五、走向生活:

1.生活中的间隔排列

师: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许多间隔排列,你能找找我们身边的间隔排列吗?

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时一套,所以是两端不同,数量相同。

2.间隔排列之美

师:走出教室,我们美丽的苏州找到了一些间隔排列。播放视频,学生欣赏。

找到了吗?(什么和什么)暂停,你找到了什么样的间隔排列。美吗?

预设:间隔排列可真美啊,只要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世界,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是风景,未来无限精彩!

六、机动:

间隔排列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美的享受,我们也来做一个设计师,创造更多美好吧!

请大家利用间隔排列,设计一条美丽的围巾。

 

终审:第二实验小学
分享到:
【打印正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