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无涯课程】粽叶飘香制香囊 情暖端午吟诗词
时逢仲夏五月天,
中华儿女思屈原。
离骚九歌贯千古,
傲骨血脉越万年。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为引导孩子们感悟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近日,园区二实小开展了一场以“端午”为主题的无涯课程研习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通过包粽子、制香囊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亲身体验,了解端午节。
聊端午 知习俗
“相传,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屈原因为看到自己的国家被敌国攻破,内心饱含不甘和屈辱,于是他就在汨罗江投江自尽了……”你听,教室里一场“端午交流大会”正在热热闹闹开展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端午故事,绘声绘色,神气极了!
除了端午相关典故,孩子们通过老师的介绍还知道了端午很多有趣的习俗。挂艾草菖蒲:“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家家都洒扫庭除,选上一些艾草菖蒲,用红色的绳子将他们捆成一束,然后悬挂起来,或是放在门上,或是放在窗户边,寓意辟邪防瘟疫疾病,夏天蚊虫较多,艾叶本身的清香味也可以有效地驱散蚊虫。
赛龙舟:相传人们不舍屈原投江逝去,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也不见踪迹。之后每年端午,人们就以划龙舟的方式来纪念屈原,寄托人们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写端午 画小报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端午的小知识,孩子们仍意犹未尽,如果能用优美的文字把端午写出来、用彩色的画笔把端午画出来该多好!说做就做,孩子们立刻创作起来,很快,一幅幅“大作”诞生了,快来看看孩子们眼中的端午节吧!
相信在创作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已悄悄地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动动手 包粽子
端午节还有一个很“美味”的习俗,当然就是端午食粽啦!相传,这也是为了表达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又甜又黏的粽子让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要和爸爸妈妈学习如何包粽子了。
提前准备好粽叶、糯米、鲜肉、蜜枣等,然后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把糯米和自己喜欢的馅紧紧压在粽叶里,再用手中的细线缠绕、打结,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粽子就包好了。瞧一瞧,真是有模有样呢!通过这次妙趣横生的包粽子活动,孩子们不仅对端午粽的了解更深了,还体会到了传统节日的快乐与童趣。(图片:文件3)
制香囊 祈健康
咦,班级里怎么飘出了一阵阵的清香味?原来是家长志愿者走进校园,在教孩子们亲手制作端午香囊呢。在家长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认真学习了戥称的用法,学会了使用方法后,孩子们便小心翼翼地称出适量的中药材,然后将药材、艾叶、棉花装进了香囊袋,再一拉绳,将香囊收紧,鼓鼓囊囊散发着清香的香囊就做好了!孩子们互相展示着自己的香囊,别提多开心了!除了香囊,心灵手巧的孩子们还编了漂亮的五彩绳。
吟诗词 感端午
端午这样的传统节日,自然少不了中国文人墨客的阵阵赞誉,在一系列动手活动之后,孩子们通过诗词感受端午文化。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文秀的《端午》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爱国忠臣屈原的无尽崇敬与怀念。
冲波突出人齐譀,
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
果然夺得锦标归。
卢肇的《竞渡诗》向我们展现了端午节龙舟赛上,兽头吐威,万人助威,多船竞发的热闹场景。
少年佳节倍多情,
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生平。
殷尧藩的《七律•端午》描述了不少端午节传统习俗。
在孩子们的朗朗诵读声中,无涯课程之端午圆满落下了帷幕。传统节日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传统节日“端午节”,更深切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天地无涯,知识亦无涯,愿孩子们在D2一系列无涯课程中用心感受,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文字:董琪
图片:一年级组
审核:教导处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