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领 乐学躬行 ——记园区二实小参加中国融合教育推进研讨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23 20:46:26 浏览次数: 【字体: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努力实现让每个儿童都能享有公平优质教育的目标,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委托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院实施“中国融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2022年8月22日,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全体教师参加了本项目启动仪式暨学术研讨会。

会议伊始,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教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郑道博士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任友群司长做领导致辞,中国教育学会李天顺副会长、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程凯副主席进行了主旨发言。会议得到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与指导。项目拟通过9所高校的试点,开发高等院校师范生融合教育通识课程资源,提高师范生开展融合教育的能力,探索形成融合教育师资培养新机制;面向7个项目省份的23个试点地区,开发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专业发展课程和资源,开展教师和管理者培训,建设一批融合教育示范区(校),推动我国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

接着,江苏省教育厅顾月华副厅长作为试点地区代表做具体工作计划介绍。她指出,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办好特殊教育的要求,围绕构建融合教育体系、完善多元协同机制、规范全流程管理、聚焦内涵发展、强化条件保障等多个方面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一是聚焦全纳理念,构建融合教育体系。二是聚焦融合对象,规范全流程管理。三是聚焦协同育人,完善多元协同机制。四是聚焦课程教学,提升内涵发展水平。五是聚焦普惠特惠,强化条件保障。十三五以来,融合教育的理念在江苏日渐深入人心。在赋予学校课程改革的责任和自主权,建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服务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方面,江苏有了一些探索和收获,但总体上还面临特教师资匮乏、专业能力不足,地区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瓶颈制约。进入十四五,江苏将在继续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她表示非常期待建立中国融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为江苏定制多种类型的教师发展课程,让江苏的学校真正能够尊重、理解和回应,支持更多的儿童个性化教育需求,让更多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会议结束后,课题组成员们都意犹未尽,感慨万分。在杨春芳校长的组织和带领下,相互交流,畅谈个人收获。

 

单缨惠:本次培训令我受益匪浅,深切感受到融合教育发展的势在必行与重要性,同时准备即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并付诸于实践,向现代化迈进。教师要主动提升专业能力,学校积极建设融合校园与文化,社会各方面支持,各个角色携手并进,特殊儿童内涵更加广泛,关注每个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让每个儿童都能够享受到品质教育,都有出彩的机会。

 

景雅:参加完“中国融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启动仪式暨学术研讨会,我受益匪浅。我们在普校的融合教育工作中,也应该认识到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特点。向儿童、向世界、向未来,这是我们D2人坚持不懈的追求。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他们会更早地懂得尊重、理解、包容、多元,我们的校园才能真正成为“你融我融、其乐融融”的幸福校园。

 

王馨曼:为每一位儿童,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基本责任。作为普校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儿童教育需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应努力营造包容、友好的学习环境,尽可能地提供灵活、多样的教学资源,确保每一个D2的儿童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为人生奠基。

 

王甦蓉:聆听了国际融合教育讲座,让我进一步了解了特需学生的一些教育情况。融合的教育方式是以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特质小孩的学习,所以我们可以看见融合班的教室和一般小学教室的摆设不一样,不是排排坐的对着黑板、看着老师,而是分小组上课,很少写黑板却有许多辅助教具,针对孩子不同的特质设定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目标,以合作学习、合作小组及同伴间的学习、交流以达到完全包含的策略和目的,最终目的是将特殊孩子包含在教育、物理环境及社会生活的主流内。所以不管普通孩子还是特殊小孩都因其不同特质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分数不是唯一的指针,而是适才适能的快乐学习 。

 

吴珏:融合不等于放低标准。“确保每一个儿童享有公平优质教育”是每一个老师的必然使命。我们的教育在提优,在确保大多数的同时,还应保护好最弱势的群体,力求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切的教育,确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也是教育者的良心所在。

 

王蔚:融合对教师来说是挑战,更是专业成长的机遇。教师必须用心设计课程内容,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满足不同学情、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教师还要能够辨别出学生的需求与其能力之间的关系,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恰当的课程内容,和教辅用具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马丽霞:通过这次培训,我更深层次地了解了什么是融合教育。融合教育不是混合教育,不是特殊需要的儿童和普通儿童在一起就叫融合了,而是需要创造一个适合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有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支撑,科学的融合安排。我们班上有一个特需儿童,从去年开始学校请资源教师为这个儿童安排了专门的课程,我觉得这样做非常好,充分体现了我校对融合教育的重视,以及对这些特殊儿童的“特别的爱”。重视儿童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重视特殊儿童更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如何做好学前融合教育,让特殊儿童获得生命的绽放?这也是我们一线老师值得去好好研究的一个课题。希望我们能共同努力,让教育更有温度,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

 

杨艳:融合教育其实渗透到我工作的每一天,方方面面。心里为这些孩子每天都留下一块发展和融合的“自留地”。以我们班小Q同学为例,为了更好地让他融入我的课堂学习,我针对他理解能力特别欠缺的特点,总是创造机会,出一两道非常容易的题让他回答,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作业时,总是花一两分钟走到他身边单独指导他,有理解难度的题,允许他暂时不做,努力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降低作业难度,用他理解的方法单独辅导。同时发挥同伴的作用,在四人学习小组里,给他配备两个学习小伙伴,平时总是耐心地帮助他朗读、识字和写字,在集体中让他感受到同伴的关爱和老师的帮助,所以,虽然孩子现在学习还是有点跟不上大家,但是每天过得非常开心。

 

赵雪艳: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而又特殊的存在。带一个四十多个孩子的班级,就会遇到四十多种不同的教育需求。当我们拥有了融合的教育理念,储备了融合的专业知识,拥有了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那我们就不再是被动地应对形形色色的要求,而是主动地去了解不同的教育需求,利用自己专业的教育能力去帮助孩子化解困境,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经验,成为特殊而又普通的存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本次培训,D2教师都深深认识到为每一位儿童,包括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优质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基本责任。全体D2人将以此为契机,学以致用,提升融合教育专业能力,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76392c50b0240dc86e15a03777ff271.jpg

665393ecb60a442c99de29d75dd90b86.jpg

b3b83eeb2e8f4945aaa41f1693772745.jpg

7bbf0c413f0547eda59723f738d4100e.jpg

aa9e030f48b744f995047139dda56597.jpg

97029730f4d845beaff834fc172e2a61.jpg

f63ae5752f9940f1b3104326176f54d7.jpg

fc6a8b9c32504de09d90d7868f0c984a.jpg

78ed4e2dd9b04d0bb258d8062961d6d5.jpg

撰稿:景雅

图片:信息处

一审:景雅
二审:陶建宏
三审:陈汉珍

终审:报道审核
分享到:
【打印正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