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有质量的教育生活
社会在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但教育的本质不会变,那就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教师的教育生活质量如何有效地提升?如何让学生成长得更快?如何让学校发展得更好?5月12日下午,园区二实小邀请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校外硕士导师、苏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徐洁来校,为全校教师带来一场题为《过有质量的教育生活》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德育处主任薄伟英主持。
做个情投意合的同行者
爱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关爱学生,学生敬爱老师。因为有爱,老师才会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有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教育环境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但现实中为什么很多老师对学生关爱备至,却常常得不到学生的理解与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徐洁认为:有爱心的教育生活应该是有技术含量的。她用“一只网红的猫”的故事深入浅出地让老师们认识到:学生的言行只是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老师要能读懂学生的内心需求,看到他的期待与渴望。我们会发现学生潜藏在海平面以下那无限的生命力与潜能。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成长。只有这样,老师与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情投意合的同行者。
经营趣味盎然的职业生活
职业生活占据了我们人生中最黄金的时光。孩子的教育生活有趣了,老师的职业生活也就有趣了。如何才能把职业生活过得有声有色、精彩万分呢?徐洁用“盐巴变鲜汤”的比喻生动地阐释了其中的奥秘。盐巴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简单粗暴地让孩子直接吃下去会因咸涩而难以下咽。如果做成美味的鲜汤,孩子会充满期待地想要再来一碗。“为人师表”并非要一板一眼,只会说教。一位有趣的班主任会有自己的小妙招:“幸福放学三分钟”,用“夸夸班级当天做得好的三件事”来代替那些苦口婆心的叮嘱与提醒,巧妙地使用正强化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生活的开心与快乐。一个拥有有趣的灵魂的老师善于将咸涩的“盐巴”做成美味的“鲜汤”,让学生的教育生活充满趣味,让自己的职业生活充满趣味。因为心灵是不能规划的,只能陶冶和呼唤。
拥有充满智慧的好方法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像叶圣陶一样做老师,无为而治是需要教育智慧的。关于教育智慧,徐洁引用了教育局给老师的四句话: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机会;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奖项。正所谓“一百把钥匙开一百把锁。”因材施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是老师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其健康全面的发展。
讲座尾声,徐洁讲述一个“车厢里的春天”的故事,给在座的老师带来许多启发。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并非无所不能,但是我们拥有一个课堂,拥有一个班级,我们有能力、也有方法可以用我们的臂膀为孩子们撑开一片春天。
做有情、有趣、有智慧的老师
整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鲜活案例;既有道理,又有道路。徐洁用深入浅出的故事、充满智慧的语言,对德与才的关系、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师生关系、因材施教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启发老师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质量观”。最后,何康副校长在总结中希望全体D2教师心中有爱,手中有法,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想办法让自己的所有付出巧妙地转化为学生的生长和学校的发展,做有情、有趣、有智慧的老师。
撰稿:赵雪艳
图片:马小颖、李辰宇、安玲玲
审核:德育处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